青海省發布“揭榜掛帥制”和“賽馬制”項目的公告

關于發布2024年青海省省級科技計劃“揭榜掛帥制”項目和“賽馬制”項目的公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深化科技領域改革的工作部署,為進一步深化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機制改革,完善多元化立項方式,優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匯聚全國優勢科研力量解決青海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難題。現面向全國公開發布2024年青海省省級科技計劃“揭榜掛帥制”項目和“賽馬制”項目公告。相關內容公告如下:
“揭榜掛帥制”項目
一、青海省綠電溯源與異構算力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一)項目組織方式
本項目由青海省科學技術廳會同青海省數據局面向全國發榜,采取“揭榜掛帥”方式擇優確定承擔單位。
(二)項目背景
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關鍵生產力要素,已經成為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力和驅動力。青海省水光風等清潔能源資源豐富,具備大規模發展綠色算力的優勢和潛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結合青海優勢和資源,加快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青海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結合青海能源資源優勢,作出打造綠色算力產業基地的決策部署,立足青海、服務全國。
貫徹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加快發展以綠色算力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部署要求,針對青海現有算力資源分散、架構多、型號不一和能耗指標核算等問題,提出“青海省綠電溯源與異構算力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省級重大科技專項,通過開展綠色算力發展策略與評估體系、綠電溯源認證關鍵技術、異構算力一體化技術和算力互聯網應用等研究,推動青海清潔能源與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有機融合,為打造青海省算力一張網,提高青海算力輸出提供科技支撐。
(三)研究內容
1.綠色算力發展策略與評估體系研究。研究青海省算力基礎建設、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市場供需與服務產業模式、算力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綠色算力一體化網絡優化與算力布局、資源評估與應用、服務機制、數據安全體系建設方法;研究青海省綠色算力產業發展策略,制定評估與預測的指標體系。
2.綠電溯源認證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基于電力潮流、電力交易的綠電溯源機制與方法;研究多節點的網絡拓撲排序溯源算法,研究電-算耦合、電-碳耦合綠電溯源方法,研發綠電在線溯源成套技術;研究綠色算力中心評價標準,制定綠電溯源的評估指標體系。
3.異構算力一體化技術研究。構建以青海省為基礎的綠色算力、數據、設備、設施等大規模算力網絡,提供一體化的計算、數據、網絡和軟件工具資源服務;研究跨域異構算力互聯、動態感知、長距無損高通量數據傳輸、算力資源統一調度、能耗監測等技術;構建基于綠電的異構算力中心綠色低碳智能運行與管理技術。
4.算力互聯網應用研究。研究基于異構算力一體化技術的集成應用軟件環境;圍繞青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研究大模型的全棧服務框架,研發垂直領域的行業大模型,開展大規模應用示范,實現綠色算力互聯落地應用。
(四)主要指標及預期成果
1.技術指標
(1)提出算力資源調度、綠電持續供給保障等方面的創新模式,制定綠色算力發展評估與預測指標體系,確定算力資源均衡配置與算力智能匹配策略。
(2)提出基于負荷潮流大數據的網絡拓撲排序算法,實現對全網清潔能源可追溯節點大于90%;構建區域水光風等類型綠電因子數據庫,數據量10萬條以上,數據更新頻度不低于小時級,綠電因子實時在線測算占比。
(3)創制算力網絡拓撲智能優化算法,實現萬級規模異構節點的網絡拓撲控制,相比傳統網絡可靠性提升15%以上;提出跨物理地域異構算力高效互聯與數據傳輸方法,支持10種以上需求差異流量混合調度,算網帶寬利用率提升20%以上,網絡吞吐量提高15%以上,任務平均響應時間減少10%以上。實現百億億次異構算力資源動態感知、能耗監測、綠色低碳智能運行與管理。
(4)建成面向大規模算力網絡的軟件應用環境,集成超過100個應用軟件工具,實現通算、智算、超算算力應用的快速部署與聯合運行。建立智慧三江源大模型,融入分辨率高于2米的青藏高原高分系列衛星數據,形成空-天-地多模態數據融合能力。
2.預期成果
(1)建立綠色算力產業發展對策和評估體系,形成青海省綠色算力產業健康發展白皮書。
(2)建立基于交易數據的綠電溯源方法體系,制定全綠電算力中心評價標準。
(3)建立青海異構算力統一算力網平臺,算力中心數量10家以上,100Gbps互聯的算力中心3家以上,國產算力資源50%以上,有效服務百億億次計算能力的算力資源管理、多算力中心和百萬核任務的調度以及統一用戶的協同等。
(4)建立垂直領域異構算力大模型端到端應用示范平臺體系。
(5)申請授權發明專利3件以上。
(6)發表SCI/EI學術論文10篇以上。
(7)培養專業骨干人才10名以上。
(五)實施年限
2024年-2026年。
(六)項目經費
青海省科學技術廳資助專項科研經費1500萬元,揭榜單位配套相應自籌經費,且與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于1:1。項目立項后,青海省科學技術廳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分批次撥付項目資助資金。項目經費采用“包干制”方式管理。
(七)聯系方式
1.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
聯 系 人:吳浩 龐雅琪
聯系電話:0971—5509936;18797329600
聯系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五四西路86號4號樓15樓
2.青海省科學技術廳高新技術處
聯 系 人:趙以蓮
聯系電話:0971- 8258301
聯系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西大街12號西四樓
3.青海省數據局基礎設施處
聯 系 人:蔣建鋼
聯系電話:0971- 6145112
聯系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西川南路53號四樓
二、青海省東部中小流域災害臨災預警關鍵技術及應用
(一)項目組織方式
本項目由青海省科學技術廳會同青海省氣象局面向全國發榜,采取“揭榜掛帥”方式擇優確定承擔單位,青海省氣象部門提供項目實施的配套條件和應用場景。
(二)項目背景
近年來,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青海省極端天氣也呈現頻發、重發態勢,人民幸福安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氣象的敏感性越來越高。尤其是暴雨及其誘發的中小流域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也呈現多發趨勢,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以來,青海省暴雨洪澇災害平均每年發生近50起,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
青海省高度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不斷強化氣象災害風險防范,聚焦極端災害性天氣和關鍵影響區域,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服務,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有效發揮。通過對暴雨誘發的山洪災害多輪技術分析總結,在中小流域地區的災害過程多源信息融合監測技術、強降水智能網格預報技術、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預警技術、中小流域臨災預警技術以及集約高效的業務集成應用示范支撐方面存在明顯的瓶頸短板。
(三)研究內容
1.強降水及其誘發的中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成災機理及多源信息融合監測技術;
2.中小流域強降水精細智能定量預報技術;
3.青海東部中小流域洪水、山洪災害短期風險預報及臨災預警技術;
4.青海東部地質災害短期氣象風險預報及臨災預警技術;
5.監測預報預警技術綜合集成及臨災預警示范應用。
(四)主要指標及預期成果
1.技術指標
(1)強降水誘發的中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成災機理研究及多源信息融合監測技術
①建立中小流域強降水、山洪、地質災害成災機理及技術指標體系;
②降水多源監測產品時間分辨率≤10分鐘,空間分辨率≤1公里(目前為1h,5km)。
(2)中小流域強降水精細智能定量預報技術
①未來24小時內,逐3小時強降水預報準確率≥70%(目前預報準確率60%);未來2小時內,逐10分鐘強降水預報準確率≥85%(目前省內未開展此項業務);
②時間分辨率10分鐘至1小時,空間分辨率≤1km;更新頻次≥4次/日。(目前為3h,5km,2次/日)。
(3)青海東部中小流域洪水、山洪災害短期風險預報及臨災預警技術
①建立青海省東部暴雨誘發中小流域洪水、山洪災害氣象風險模型;
②預警命中率≥20%,或比過去三年平均提高5%-10%(目前為15%);
③預警空間精細到中小流域、產品實現網格化;預報時效未來24小時,更新頻次≥4次/日(目前為縣,1次/日);
④臨災預警提前量≥30分鐘(目前國內尚未開展此項業務)。
(4)青海東部地質災害短期風險預報及臨災預警技術
①建立青海省東部暴雨誘發地質災害氣象風險模型;
②預警命中率≥20%,或比過去三年平均提高5%-10%;(目前為15%);
③預警空間精細到中小流域、產品實現網格化;預報時效未來24小時,更新頻次≥4次/日;(目前為縣,1次/日);
④臨災預警提前量≥30分鐘(目前國內尚未開展此項業務)。
(5)監測預報預警技術綜合集成及臨災預警示范應用
①示范區范圍為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和黃南藏族自治州;
②集成相關模型算法和核心關鍵技術,優化完善監測、預報、預警和決策服務系統,實現在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的業務化運行,支撐省市縣三級中小流域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業務;
③成災預報準確率提高5%-10%,業務系統運行故障率≤1%。
2.預期成果
通過關鍵技術的攻關,中小流域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開展臨災預警業務,中小流域災害防御關鍵技術在青海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業務轉化應用,青海省東部因中小流域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而發生人員傷亡事件較前期明顯減少,中小流域災害防御能力進一步提升。
(五)實施年限
2024年-2026年
(六)項目經費
青海省科學技術廳資助專項科研經費800萬元,項目立項后,青海省科學技術廳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分批次撥付項目資助資金。項目經費采用“包干制”方式管理。
(七)聯系方式
1.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
聯 系 人:吳浩 龐雅琪
聯系電話:0971—5509936;18797329600
聯系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五四西路86號4號樓15樓
2.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社會發展科技處
聯 系 人:劉世銘 0971-8244588
聯系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西大街12號西四樓
3.青海省氣象局
聯 系 人:王振海
聯系電話:0971-6135908
聯系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五四大街19號
三、揭榜要求和方式
(一)揭榜要求
1.揭榜單位為有研究開發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相關先進企業或上述單位組成的聯合體。
2.揭榜單位一般應注冊滿一年以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3.揭榜單位應具備承擔科技計劃項目的綜合能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穩定的人員隊伍。能針對發榜項目需求,提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可行性方案。
4.揭榜單位應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能夠做到經費專款專用,單獨核算。有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財務狀況良好,資產負債率原則上不超過 70%。
5.項目負責人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無不良信用記錄,有一定科研基礎,具備良好的學風和科學道德。
6.項目負責人及參與人員均須按照申報要求簽署誠信承諾書,對所填寫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7.揭榜單位以及團隊成員誠信狀況良好,無在懲戒執行期內的科研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和相關社會領域信用“黑名單”記錄。
(二)揭榜方式
1.意向揭榜單位登錄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網站(網址:http://kjt.qinghai.gov.cn)通知公告欄,在本公告頁面下載揭榜申報書或前往下載中心直接下載揭榜申報書。
2.意向揭榜單位將填寫完成揭榜申報書和揭榜資質證明材料等紙質電子資料,于2024年7月22日18:00前提交至指定郵箱qhkjfzzx@163.com,由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完成資料形式審查工作。
3.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完成審核后,由青海省科學技術廳聯合青海省數據局、青海省氣象局分別組織專家開展評審,擇優選取揭榜單位。
“賽馬制”項目
一、項目名稱
枸杞機械化采收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應用
二、項目組織形式
賽馬制
三、項目背景
青海是全國重要的枸杞種植區和有機枸杞生產基地,當前青海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人力資源短缺,生產成本高,全程機械化水平低等核心問題。枸杞作為一種無限花序、期間連續開花結果的茄科落葉灌木植物,采收季節性強,且成熟果、未成熟果、青果、花朵及枝葉共存,形態復雜多變,導致現階段已有的枸杞采收機因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低,誤采率、果樹和鮮果損傷率高等問題不能得到有效推廣應用。由于缺乏實際生產應用的機械化采收裝備以及農村勞動力的日益短缺,部分枸杞種植區域出現撂荒砍伐、面積退化等局面,亟需改變枸杞采收環節的生產手段與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和能力。開展枸杞機械化采收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應用,對綜合提升青海枸杞產業化水平,優化農機布局結構,促進青海枸杞產業生產標準化,提高廣大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實現枸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研究內容
1.小行距密植栽培園機械化采收關鍵技術研究
針對目前農戶小行距栽培園,缺失機耕道和機械調頭區域,大型機械無法入園作業的弊端,重點考慮便攜式小型采摘機。結合種植農藝及制干技術要求,解決采收過程中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和果實脫落后的接收裝置,重點開展接收布高效快捷鋪設和果實低損收集等機械化技術攻關。
2.農機農藝融合促進枸杞栽培模式優化研究
針對枸杞高效低損智能化采收裝備的研發目標,開展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研究,以枸杞整形修剪、果實采收等機械化管理作業需求為出發點,重點突破適應機械化采收作業的枸杞種植模式,優化枸杞雙層籬架栽培技術及配套栽培農藝措施,培育下垂型結果枝,限定粗枝生長空間范圍,將農機、農藝技術有機結合,提高生產效率。
3.枸杞高效低損精準機械化采收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
枸杞生長成熟周期較長,不同批次成熟的果實因成熟度不同,其采摘周期和采摘頻率也不同。針對頭茬枸杞果實大品質好,以提高頭茬枸杞采收質量、降低枸杞損傷率與含雜率為目標,突破頭茬枸杞高效低損精準機械化采收關鍵技術,系統研發改進枸杞高效低損精準機械化采收裝備;針對中、后期枸杞果實整體成熟集中度高,系統研發高效低損機械化采收機。
預期機型要求:
(1)人機交互式枸杞一體化移動采收平臺
面向雙層籬架栽培模式和行距較大的非籬架栽培模式等適用于機械作業的種植地塊,針對便攜式采摘器長時間人機交互作業疲勞問題,利用人機工程學原理,研發改進便攜式采摘器,提高采凈率、降低損傷率;基于便攜式采摘器研發人機交互式移動采收平臺,開發機械化收集、轉運相結合的配套設備,實現自動收集、實時果葉分離、縮短轉運時間,提高枸杞采摘效率和采收質量;針對人機交互式移動采收平臺,研發配套新型節能環保動力及驅動系統,系統開發人機交互式枸杞一體化移動采收平臺。
(2)精準多點振動式枸杞機械化采收機
針對現有枸杞采收機械裝備普遍存在的“效率高但破損率高”“破損率低但效率低”“花葉及青果損失嚴重”等問題,面向頭茬枸杞高效低損精準機械化采收需求,基于目標精準識別與定位系統實現枸杞精準定位;融合多點振動采收裝置,結合枸杞生物力學特性和智能控制技術,優化結構參數、工作模式以及系統布局,采用多點作業下的精準激振方式,實現多植株整體同步高效低損精準采收作業。集成枸杞收集與雜物分離裝置、自主作業系統、混合動力系統以及高地隙門式移動平臺,研發面向多植株整體采收模式的同步精準多點振動式枸杞機械化采收機。
(3)枸杞高效低損集中機械化采收裝備
面向枸杞生長中、后期枸杞果實整體成熟程度高的現狀,針對枸杞脫葉采收模式下枸杞果實半干、不易損傷、易受振跌落等特點,改進振動式枸杞采收關鍵技術,試驗探究振桿材料結構、振動頻率、振動幅度和脫葉枸杞含水率等因素對果實損傷的影響規律,優化振動式枸杞采收執行機構。集成自動控制系統、振動式枸杞采收執行機構、枸杞收集與雜物分離裝置以及高地隙門式移動平臺等,集成研制適用于枸杞成熟中、后期集中采收的枸杞高效低損機械化采收裝備。
五、主要考核指標
(一)任務目標
1.圍繞青海枸杞難以實現機械化采收,影響其產業高效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實現枸杞高質高效采摘效果為目標,探索高原枸杞農機農藝融合高效栽培模式。
2.面向現有的農戶小行距密植栽培和企業大行距籬架栽培模式及3茬成熟果實的特點,突破不同茬次枸杞低損高效機械化采摘技術,優化改進現有枸杞采收關鍵機構,集成研制面向市場推廣應用的高效低損采收裝備,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枸杞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3.項目完成預期研制人機交互式跨行枸杞機械化采收平臺、精準多點振動式枸杞機械化采收機、高效低損集中機械化采收等三種枸杞成套采收裝備產品,國產自主率100%。
(二)預期成果
1.針對目前農戶小行距栽培園,研究形成樹上制干、便攜式小型采摘機及果實接收裝置等綜合配套的機械化采收技術方案1套,產區農戶機械化采收率達到50%以上。
2.開發面向頭茬枸杞采收的人機交互式枸杞一體化移動采收裝置及技術體系,成熟枸杞果實采凈率≥85%,果實損傷率≤5%,青果誤采率≤3%,采收效率≥40kg/h。開發面向頭茬枸杞采收的精準多點振動式枸杞機械化采收裝置及技術體系,成熟枸杞果實采凈率≥85%,果實損傷率≤5%,青果誤采率≤3%,采收效率≥100kg/h,機械化采收作業效率達到人工單人采摘效率的10倍以上。
3.開發面向枸杞集中采收的高效低損枸杞集中機械化采收裝置及技術體系,成熟枸杞果實采凈率≥85%;果實損傷率≤8%,采收效率≥300kg/h。
4.項目示范區種植戶的滿意度≥80%;相關適用單位對項目產出技術方案滿意度≥90%。
5.圍繞項目實施申請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不少于4件。
六、項目實施地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格爾木和德令哈枸杞主產區,選擇3個以上地點開展示范研究。
七、項目實施期
2024年7月-2026年12月(期間開展不少于2次階段考核確定是否繼續支持)
八、項目經費
財政科技專項資金采取前期等額平行引導,后期重點加強的資助方式。根據參賽單位申報和專家組評審情況確定每支“賽馬”隊伍啟動階段資助金額。項目啟動階段給予每支“賽馬”隊伍不超過項目總資助額度15%的首期財政資金支持;后期根據項目執行情況和階段性績效目標完成結果,由專家組綜合研判后確定最優項目承擔單位或聯合組團進入后半程項目攻關,并相應給予后續財政資金支持。項目經費采用“包干制”方式管理。
九、參賽要求
(一)參賽單位應為國內有研究開發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或上述單位組成的聯合體。
(二)參賽單位一般應注冊滿一年以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三)參賽單位應具備承擔科技計劃項目的綜合能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穩定的人員隊伍,規章制度健全,無不良信用記錄。
(四)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能夠做到經費專款專用,單獨核算;有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財務狀況良好,資產負債率原則上不超過70%。
(五)項目負責人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無不良信用記錄,有一定科研基礎,具備良好的學風和科學道德。
(六)項目負責人及參與人員均須按照申報要求簽署誠信承諾書,對所填寫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七)參賽單位、參與單位以及團隊成員誠信狀況良好,無在懲戒執行期內的科研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和相關社會領域信用“黑名單”記錄。
(八)項目實施過程中,經專家組綜合研判不具備下階段支持條件的項目團隊,在前期驗證過程中較為有效的技術方案和研發設備,可由項目組織方推薦給最終實施團隊繼續加以驗證,亦可將相關團隊人員推薦加入聯合攻關。相關知識產權和科研經費歸屬可通過協議方式再行界定。
十、參賽方式
(一)意向參賽單位登錄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網站(網址:http://kjt.qinghai.gov.cn)通知公告欄,在本公告頁面下載申報書或前往下載中心直接下載申報書。
(二)報名的單位將填寫完成的申請書和資質證明材料等紙質電子資料,于2024年7月22日18:00前提交至指定郵箱qhkjfzzx@163.com,由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完成資料形式審查工作。
(三)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完成審核后,由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開展評審,確定參賽單位。
十一、聯系方式
1.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
聯 系 人:吳浩 龐雅琪
聯系電話:0971—5509936,18797329600
聯系地址:西寧市城西區五四西路86號4號樓15樓
2.青海省科學技術廳農村科技處
聯 系 人:常麗娜
聯系電話:0971-8233815
聯系地址:西寧市西大街12號省政府西三樓
附件:1.青海省科技項目揭榜申請書.doc
2.青海省科技項目賽馬制申請書.doc
本文鏈接:http://www.albanygandhi.com/news-4-240.html青海省發布“揭榜掛帥制”和“賽馬制”項目的公告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北京市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第四批擬入庫專家名單公示
2024 AIGC應用十大趨勢發布 amp;mdash; amp;mdash; 智能化應用將出現爆發式增長
可穿戴機器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僵硬步態
到2025年,山西將建成超過4個智能計算中心
“小冰大模型”在國內獲得備案
讓更多數據“活”起來
在近四萬個藥學反應數據集上驗證——機器學習加速新藥研發進程
天目一號星座完成階段組網,可兼容四大導航系統
【視頻】華中農大回應舉報導師的學生原學制不變
賦能“新型中國企業”把握三大趨勢
一分鐘到賬:小象優品額度變取現(目前常用的三種方法)-
今日必看的操作-DY月付要怎么套出來
奮發圖強:羊小咩享花卡怎么套出現金?-?分享三個操作方法
DY月付怎么套取出來(分享三個套現方法)
大吉大利:深圳代還信用卡專業公司可靠,價格最低的地方
實不相瞞:visa卡里的錢怎么使用(一手商家無中介差價)
驚爆:京東哪家可以套白條(一手商家無中介差價)
歡欣鼓舞:三亞墊還信用卡,分享四大方法,最新操作秒到方法
歡欣鼓舞:合肥肥西縣代還信用卡取現,怎么刷出來,5種常用方式
安全!武漢武昌線下套京東白條太簡單了,具體詳細流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