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創業黑天鵝,萬字盤點那些隕落的公司們

新年伊始,這個冬季的裁員潮還在繼續。
根據獨立裁員追蹤機構Layoffs.fyi 的數據,繼前兩年大幅裁員后,2024年美國457家科技公司裁員超過13萬。特斯拉、亞馬遜、谷歌、TikTok、Snap和微軟等公司在 2024 年頭幾個月進行了大規模裁員;規模較小的初創公司也經歷了相當數量的裁員,有些甚至完全關閉了業務。
同時,2024年美國申請破產的各大小公司接近700家,創近十四年內破產數量新高。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我們也許從小到大聽過無數遍,但直面真正失敗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從中看到通往成功的那些隱喻?尤其是對于任何想要進入商業世界的人來說,了解創業失敗背后的數字和原因甚至比摸索賺錢商機更為重要。雖然有數據顯示,90% 的初創公司都失敗了,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將成為該統計數據的一部分。
2024年,北美的科技創業舞臺上,一場接連不斷的退場大戲正在上演,科技創業生態系統再次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洗牌。這一年,那些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創業公司,在資本寒冬和市場壓力下,接連隕落。它們的消逝不僅僅是個別企業的失敗,更是一種行業現象的集中體現。多家明星初創企業倒閉,曾經的行業先鋒在資本寒冬中陷入困境。
作為硅兔辭舊迎新的保留節目,本文將繼續回顧2024這一年科技創業領域倒閉的代表性公司,分析它們失敗的原因及對行業未來的啟示。
01 新能源之殤,資本博弈
曾估值300億美元的通用棄子 Cruise
2024年最后一個月12月10日,通用汽車發布消息:停止為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提供資金支持,正式退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今后將專注于個人車輛的輔助駕駛系統。
這則消息看似簡單平淡,但對于Cruise無疑于平地一聲雷,重磅打擊,靴子落地。
Cruise當年也曾被寄予厚望。
通用連續多年向Cruise投入了研發費用,2016年花費5.81億美元獲得Cruise控股權后持續向其投資,目前持有Cruise約90%的股份。然而,Cruise卻并沒有讓通用收到應有的投資回報,持續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和擴展業務的過程中大量虧損。
2023年Cruise旗下自動駕駛出租車在舊金山發生一起肇事逃逸事件,公司在加州運營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的許可證被暫停,Cruise沒辦法再運營自動駕駛出租車,接下來的兩年里經營每況日下,報告顯示,Cruise的業務這些年來已虧損超過100億美元(約合724億元人民幣),2023年虧損達到了24.14億美元,2024年盡管一直在削減成本和開發新的自動班車項目,但依舊是持續大額度虧損。
Cruise目前擁有約2300名員工。通用汽車打算將把Cruise的技術團隊與通用汽車自己的團隊合并,重點開發個人車輛的輔助駕駛系統。據通用汽車預計,這次重組可將公司每年支出減少10億美元。
Cruise要被重組的消息一出,本田立即宣布停止為Cruise注資;微軟則表示預計將計提約8億美元的減值費用。
2013年,從麻省理工退學的Kyle Vogt與華裔好友Daniel Kan共同創立Cruise,成立僅3年就被通用汽車大手筆收購。Cruise獲得的第一筆資金來自硅谷孵化器Y Combinator,彼時的掌門人正是如今OpenAI的Sam Altman,他對Cruise非常看好并大加贊揚,還以個人名義加注投資。
2016年是全球自動駕駛熱度空前的一年,谷歌無人駕駛項目獨立,Waymo橫空出世;剛成立3個月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一舉融資10億美元……特斯拉、Uber、豐田、百度等公司紛紛入局。通用汽車以5.81億美元價格收購Cruise,被視為“以資金換技術”拿到了自動駕駛的門票。
Cruise作為通用的子公司,融資如滾雪球一般逐年壯大,到2021年,微軟、通用汽車、本田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共同向Cruise投資超過20億美元,估值達到了300億美元,成為超級獨角獸。2023年Cruise自動駕駛出租車許可證還未被暫停之前,通用汽車CEO還表示,到2030年Cruise業務每年可創造500億美元的收入。
誰打倒了它?
很顯然,成也通用,敗也通用。
自動駕駛一個業內公開的秘密是,通用汽車和Cruise在未來發展及IPO選擇上始終存在分歧。據彭博社報道,通用汽車更傾向Cruise留在公司體系內,不僅能獲得Cruise業務的高額估值,也更方便技術共享。
Cruise上市無望,業務上連栽跟頭,先是發生交通事故乘客受傷,后又造成交通擁堵。最嚴重的一次事故是,Cruise自動駕駛出租車來回碾壓拖拽了一位倒地行人,導致其傷勢嚴重。事故發生后隨之而來的承擔責任后果,被吊銷自動駕駛出租車營業執照,兩位聯合創始人雙雙辭職,解雇多名高管,大幅度裁員......
燒掉140億美元后黯然退場的Northvolt
在2024年11月21日,電池制造商Northvolt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成為新能源行業的又一大唏噓。
同樣是在全球自動駕駛熱度空前的2016年,前特斯拉高管Peter Carlsson帶領團隊成立了Northvolt,旨在利用歐洲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打破對亞洲電池巨頭的依賴,為電動汽車產業提供自主可控的電池供應鏈。
最開始,Northvolt的計劃僅限于在瑞典小鎮謝萊夫特奧建設一座電池工廠。然而,隨著資金的快速流入和資本的擴張,Northvolt的前行腳步迅速加快。第二、第三座工廠的建設計劃接連提上議程,德國、加拿大、波蘭等地紛紛成為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除了專注于電池制造,Northvolt還跨足了儲能設施、生產和回收等多個領域。
2017年,Northvolt宣布與大眾汽車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獲得了來自高盛、瑞典國家投資公司、北歐銀行等多家機構的資金支持。
原計劃位于瑞典北部的謝萊夫特奧工廠,在2021年投產,但實際投入使用的時間遠遠滯后,且生產能力遠低于最初的目標。到2023年,該公司位于謝萊夫特奧工廠的總產量只有其理論產能的0.05%,令市場和投資者大失所望。
2024年年初,Northvolt已從寶馬、沃爾沃汽車、大眾汽車等客戶手中拿到了價值逾550億美元的訂單。然而,6月因為大客戶寶馬最終以電池交貨延遲和質量不合格為由,終止了與Northvolt的一項數十億美元的合同,這一事件對Northvolt造成嚴重打擊。不僅如此,技術和供應鏈穩定性等問題層出不窮,造成了重大的財務損失。到破產時,公司賬上僅剩下3000萬美元的現金,對于燒錢的新能源公司而言,這意味著資金鏈幾乎斷裂。
它的自救?
6月寶馬事件的分水嶺之后,Peter Carlsson迅速宣布裁員并削減管理費用,同時尋求新的融資,希望度過這個難關,但他也顯然低估了寶馬退單事件引發的蝴蝶效應。直到申請破產之前,所有資本對其避之不及,之前的投資方也只是觀望。
Northvolt的出現曾象征著歐洲車行試圖擺脫對亞洲電池制造商依賴的幻想,愿景是好的,但它同時也忽視了電池產業最核心的技術競爭力。現實情況中電池制造的成敗并非單靠Northvolt一直強調的環保標簽能解決——技術突破、產能提升和生產效率更是關鍵所在。
雖然獲得了來自歐洲政府和資本市場的巨額投資,但由于不能通過技術進步和產能擴張實現預期的盈利,這家年輕的新能源公司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持續虧損的困境中,進而走向了生死存亡命懸一線的破產之路。
造車新勢力Fisker,破產后賣技術
2024年6月,美國造車新勢力Fisker申請破產,隨后出售其車隊并用剩余資產償還債權人。
Fisker一家美國汽車公司,由汽車設計師 Henrik Fisker 和他的妻子 Geeta Gupta-Fisker 在2016年創立。
2020年夏天,Fisker宣布通過與私募股權公司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支持的 SPAC Spartan Energy Acquisition Corp 合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該公司在那年秋天完成了反向并購。Fisker開發了 Fisker Ocean,這是一款電動運動型多功能車(SUV),于2023年發布。這款Fisker 唯一的量產車 Ocean 在交付后經歷了100多次動力損失事故以及其他技術問題,導致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對不同問題進行了三次調查和多次召回。
2024年3月,由于2023年的凈虧損超過4.63億美元,Fisker宣布陷入財務困境,沒有必要的資金來維持來年的運營。因此,該公司裁員15%并暫停了緊湊型 EV Pear 的開發,隨后經過一系列自救無望的操作后,其股票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根據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Fisker拖欠了一筆短期貸款,并表示對能否維持持續運營存在“重大懷疑”。隨后,它解雇了大部分員工,關閉了總部,并開始大幅降低 Ocean 的價格。到6月,它向美國法院申請了第11章破產保護。法官的裁決允許Fisker推遲第7章轉換,同時允許公司繼續清算其資產。Fisker及其債權人于 2024 年 10 月達成破產協議。
蓋茨投資看走眼的電池公司Ambri
2024年5月,液態金屬電池制造商、產品曾被寄予厚望的“液態金屬電池鼻祖”新能源電池公司Ambri,申請破產。
盡管Ambri用液態電池替代鋰電池的宏大愿景獲得了不少資本的青睞,前后超過2.2億美元的融資里,比爾蓋茨跟投了3輪,但成立的14年里,Ambri一直在燒錢,沒有實現自我造血,技術沒落地,產品沒有規模化量產。
投資者失去了耐心,Ambri拿不到新的融資,公司資金出現危機,最終破產并將被拍賣,拍賣價格為3800萬美元。
Amrbi創辦于2010年,創辦者Donald Sadoway本碩博均畢業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是電化學專家,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蓋茨是通過“網課”與Sadoway結識,他很欣賞這位教授,稱贊其是“世界上最好的化學家”,還到MIT拜訪過Sadoway。
2023年,Ambri啟動F輪融資,計劃融資3億美元,然而主要投資者最后選擇退出,Ambri融資失敗,資金鏈斷裂。
Ambri企圖挽救公司,作最后掙扎:2023年11月裁員降本,砍掉了三分之二的員工。但最終還是沒有逃離破產的命運。
其首席商務官Briggs在破產后,對公司燒錢做了解釋,稱雖然電池產品本身的成本比鋰電池低,但是建造工廠的成本高。并表示,產品很接近實現商業化了,因為公司保留了核心團隊,還在按預期速度開發產品。而外部市場仍然廣闊,非鋰離子電池存在巨大機會。
新能源道阻且長
不止是Cruise和Northvolt這種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明星企業,這兩年看似前景無量的創業公司倒閉得前仆后繼,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們無不如履薄冰。
2023年,自動駕駛卡車獨角獸Embark宣布倒閉,直到倒閉人們才發現,Embark成立六年只交付了一輛無人卡車,更多的時候都是PPT式的演示效果;2022年,估值一度突破73億美元的L4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 宣布倒閉,5年燒光200億的資金,背靠大眾福特都未能幸免。
在去年硅兔2023年復盤文章《復盤2023,北美獨角獸群體之死》中總結過,“這兩年,美國一批造車新勢力相繼倒下,都有著相似的路徑:燒光數億資金,自身造血能力差、銷售成績極為難看。零交付也能融到資的日子,早已經一去不復返。”
2024年,除特斯拉外,幾乎所有美國汽車制造商都宣布退出無人車業務。但另一方面,資本對于自動駕駛這一賽道仍舊在換馬下注。2024年10月,Google自動駕駛項目Waymo宣布完成56億美元C輪融資,這也是該公司迄今為止籌集的最大一筆融資。
國內市場也熱鬧非凡。曾經估值900億的由百度與吉利聯手打造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極越汽車,在12月多部門宣布解散,和Cruise的困境一樣,百度在進行盡職調查時發現極越存在高達7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缺口,面對如此巨大的財務窟窿,百度決定不再繼續注資,這直接導致了極越的資金鏈徹底斷裂,走向倒閉;騰訊前后參加7輪、下豪注40億投資的有飛行特斯拉之稱的Lilium 公司,10月在德國申請破產,盡管在2020年,Lilium 通過SPAC方式在納斯達克上市,估值一度達到100億美元(約710億元人民幣)。
崩塌明星公司們的前車之鑒,并沒有嚇退資本,數據顯示,2024年至今自動駕駛賽道已發生超過70筆融資事件,其中億元及以上的大額融資達30筆,背后有不少知名投資機構的扶持。
02 醫療保健,變現難
據統計,2024年申請破產的醫療保健類公司數量占據破產行業前三,前11個月就有62家相關公司倒閉,負債超過10億美元的破產公司就有3家。
備受爭議的監獄醫療保健公司Wellpath
11月,美國一家為全國為22萬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保健公司Wellpath,在無法履行債務承諾以及高昂的上漲和勞動力成本后申請破產。隨之而來的就是暫停針對這家總部位于納什維爾的公司的數百起訴訟,可能凍結數百萬美元的未決法律和解,這引起了該公司一些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的擔憂。
Wellpath是美國最大的營利性囚犯醫療保健提供商之一,由 Jerry Boyle 在2003年創立。在美國36個州有550個中心,他們的設施每天治療大約30萬名患者。
美國參議員 Elizabeth Warren 就是批評者之一。她在向《環球報》提供的一份聲明中說:
“Wellpath及其私募股權所有者HIG資本(HIG Capital)通過拒絕和拖延對監獄囚犯的護理,使他們遭受非自愿治療、單獨監禁和其他令人不安的做法而獲利。”
“我將密切關注,以確保Wellpath不會試圖濫用破產制度來逃避責任和欺騙受害者。”
Wellpath業務表面看來一直發展良好,分水嶺是在2023年上半年,原本和馬薩諸塞州簽訂的每年1億美元的合同,為10所州立監獄中的6000名囚犯提供服務的大業務,被轉移給了另外一家同行公司,在馬薩諸塞州,針對該公司的數十起訴訟懸而未決,指控其虐待、疏忽和拒絕提供護理;在美國聯邦法院被囚犯、他們的家人和民權組織提起的1000多起訴訟中,也被列為被告。
美國的破產法明顯的運作方式是,當申請被提交時,任何向債務人追討債務的企圖都會自動中止。所以這也意味著任何針對Wellpath的訴訟都將被擱置。
而美國參議員Edward Markey針對Wellpath的破產說得更加直白:
“醫療保健領域里的私募股權意味著企業的貪婪是第一位的,個人是第二位的。投資方(為了利益)會迫使被投公司破產,這樣他們就能中飽私囊。對于醫療保健來說,這意味著人們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傷。私人股本無法自我監管,我們需要防止他們的貪婪。”
全美最大的由醫生主導的醫院運營商Steward倒閉了
5月,美國醫院巨頭Steward申請破產,這是一家利用綜合護理模式在其醫院和初級保健地點提供醫療保健,并通過其管理式護理和健康保險服務提供醫療保健的運營商,破產之前,在美國經營著 33 家醫院,擁有 3.3萬 名員工。
這家在馬薩諸塞州2010年成立的公司,在它的鼎盛時期,Steward是美國最大的私立醫院系統,擁有 37 家醫院,包括近 8000 張住院床位、超過 25 個緊急護理中心、42 個專業護理機構和一個大型醫生網絡,在美國和馬耳他共有約 4.2萬 名員工。
為什么會走向破產?Steward給出的原因是,近幾年的經濟和疫情問題,給社區醫院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他們也沒有從Medicaid和Medicare項目中得到足夠的補助,而通貨膨脹和新冠疫情還推高了運營成本,這些因素都迫使他們不得不盡快進行破產重組。
州政府對于它們的倒閉卻另有看法。麻州總檢察長Andrea Campbell認為,麻州政府資金是Steward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在2023年,麻州健保項目(MassHealth)每個月向該公司旗下機構支付大約2000萬美元服務費,全年還向該公司支付了約8400萬的附加獎金。而Steward旗下的醫院不僅欠下巨額債務,還從麻州的公立健保項目中抽走了巨量資金一邊擴張,一邊向投資者支付大量分紅。
77億美元估值的精準醫療公司Invitae難逃厄運
2月,由軟銀集團支持的上市精準醫療公司Invitae Corporation(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NVTA)申請破產。
在其申請中,Invitae表示其資產在5億至10億美元之間,負債在1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它還表示,它有1000至5000個債權人。
其破產申請一出,這家曾估值77億美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在一天內暴跌77%。隨后,紐約證券交易所通知Invitae,將開始對公司的普通股進行退市程序,并立即暫停其股票交易,原因是“交易價格異常低”。截至破產,Invitae的市值已跌至2553萬美元。
這家總部位于舊金山的精準醫療公司成立于2010年,最初是基因檢測公司Genomic Health的子公司,專注于遺傳疾病的診斷檢測。憑借低價策略和廣泛的服務范圍,Invitae迅速擴展業務,并在2015年成功登陸紐交所,主要提供生殖健康、腫瘤基因檢測、罕見病檢測等服務,在過去幾年中通過廣泛的重組努力來改善其財務狀況。
2017年,Invitae收購了 Good Start Genetics 和 CombiMatrix。2020年,Invitae宣布以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ArcherDX。2021年,Invitae宣布以3.25億美元收購醫療保健AI初創公司 Ciitizen。軟銀在2021年投資了12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來支持Invitae的資產收購計劃,這一輪融資使得Invitae的估值達到77億美元(約550億元人民幣)。
該公司在2022年中期裁員超過1000人,并消除了非核心業務。后來,它開始出售許多資產,首先是其Archer NGS研究試劑,這些試劑被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收購。連續三年的巨額虧損,持續擴張帶來的營收并不足以填補虧損的窟窿,Invitae累計虧損了約60億美元。
Invitae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Ken Knight在一份聲明中說:
“在過去的18個月里,我們一直在努力改善我們的現金狀況,通過調整我們的投資組合并專注于我們最有影響力的業務線。這些戰略舉措加速了我們實現正現金流的路徑,以實現我們作為行業領先的遺傳學平臺的潛力。然而,我們仍需要通過這些第11章程序來解決公司的債務狀況。”
AI醫療明星Forward倒在了寒冬
11月,創投圈昔日明星AI醫療公司Forward突然宣布停止運營,關閉所有診所并取消所有預約。公司在官網發布聲明,表示其移動應用程序也將立即停止服務。
這家舊金山的新型醫療初創企業,由 AI 初創公司 Wavii 前創始人 Adrian Aoun 于 2016 年創立而成。曾經,這家創業公司雄心勃勃,建立起一個AI醫療系統,期望取代傳統的醫生辦公室和診斷流程。巔峰時期,Forward收獲軟銀等一眾風投機構的支持,估值達10億美元,但如今煙消云散。
起初,Forward的業務模式很簡單:用戶支付每月149美元的訂閱費用,使用Forward嵌入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醫療系統,如人體掃描儀、智能傳感器和疾病診斷算法等,從而獲得醫療咨詢診斷等服務。成立后,Forward總共在19個地點建立了技術支持的初級保健診所,擁有100多名初級保健臨床醫生。
Forward成立之初,公司便拿到由Google 董事長 Eric Schmidt、Benioff、Oscar 創始人 Joshua Kushner 和 Uber 聯合創始人 Garrett Camp 在內的眾多投資者籌集的 3000 萬美元;到2019年,公司估值已經到達 4.53 億美元;2021年D輪融資的2.25億美元,更是將公司估值一舉推至10億美元。2023年,Forward還再次宣布,成功籌集了由軟銀、Khosla Ventures、Founders Fund等股東提供的1億美元的E輪融資,用于推廣剛剛推出的產品CarePod。
看似很順利的融資路程,為何在2024年突然倒下了?
據了解,除了Forward 診所需要在紐約和舊金山等城市租用昂貴的房地產,支撐AI技術的成本則更加高昂。為此,公司一直在削減診所成本,不僅開始拒絕支付任何無法在內部進行的實驗室測試的費用,甚至在去年停止向 23andMe 支付基因檢測費用,這是公司過去引以為傲的服務之一。同時, Forward 在過去一年中沒有開設任何新診所,并接連關閉兩家診所。
Forward 的核心產品——獨立醫療站CarePod——更像是公司的一次賭注。2023年第一款CarePod推出后,Forward不遺余力地進行宣傳。他們將CarePods 部署在多個城市的商場、健身房和辦公室中,告訴人們:你不再需要走進醫院,只需要每月花費99美元,就可以走進樓下的CarePod,接受最快最好、毫無痛苦的初級臨床檢查。然而,押注了全部E輪融資的CarePods非但沒能大面積推廣,反而成為壓倒公司的一根稻草。
業內人士分析說:
“如果該公司一年前籌集了 1 億美元,而12個月后卻關閉了,那么要么它已經預見到了危險并正在返還資本,要么它因為無法吸引后續資本而耗盡了資金。”
03 被新式AI擠兌的企業們
AI技術變革的速度和深度超出許多人預期,未能及時適應改變的公司們正在退出市場,也終將被歷史埋沒。
老牌AI獨角獸Afiniti跑不動了
11月,AI獨角獸Afiniti申請破產,成為最新一家走向破產的“老牌AI初創公司”。
Afiniti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有18年歷史的AI創業公司。歷史上,它完成過六輪融資,累計融資3.2億美元,在2017年的D輪中估值達到18億美元。不過,自2019年E輪融資之后,Afiniti再也沒有新的融資進賬。
破產文件中顯示,Afiniti如今背負了高達5.8億美元的債務,律師認為“該公司的資產遠遠低于其負債”,“很可能不足以償還公司所欠的擔保債務”。
這兩年AI勢頭如此光彩奪目,有人形容當下的AI賽道是“在ChatGPT之前開發的所有人工智能技術都變得無關緊要”,上一個時代的AI獨角獸們已經很難獲得投資人的注意。再加上它們長期難以盈利,無法自我造血,只能成為被拍在沙灘上的前浪了。
但說回Afiniti,它的倒閉也有自身的問題所在。
Afiniti的運營模式導致它未能長期盈利。
跟其它公司先付費后服務的方式不同,Afiniti采取的是“零成本試用”的商業模式,客戶不需要提前為軟件或者服務本身付費。當增量收入產生時,Afiniti才會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運營成本不斷增加,盈利能力下降,最終導致虧損積累,財務狀況持續惡化。
創始人因性侵丑聞辭職。
缺乏AI核心競爭力。
營銷咨詢公司NICE副總裁Andrew Traba在領英上強烈批評Afiniti是一家使用“障眼法”的“假AI”公司,只喜歡“華而不實的PPT和大膽的承諾”,而不是切實的商業成果。
實際上,ChatGpt等新一代AI技術的興起改變了市場格局,如大型預訓練模型,通過強大的語言處理能力,提升了AI的應用廣度和深度。傳統AI公司不僅缺乏實際的商業成功,而且缺少創新的動力,無論是數據量、算力和算法精度方面都存在劣勢,慢慢地便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走在破產邊緣的Chegg
12月,總部位于圣克拉拉的在線教育公司Chegg正在裁員319人。這是Chegg公司六個月來第二次大規模裁員,這家家庭作業公司正在與現代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打一場線上的無聲戰爭。
Chegg,這個曾陪伴無數留學生熬夜刷題的“救命神器”,如今也撐不住了,市值從2021年巔峰時的120億美元,跌到了現在的1.59億,跌幅讓人窒息。
Chegg公司的CEO內森·舒爾茨說:“技術變革給我們的行業,尤其是Chegg的業務帶來了阻力。”,“人工智能搜索體驗的最新進展,以及?學生采用免費和付費的生成人工智能服務,給Chegg帶來了挑戰。這些因素對我們的業務前景產生了不利影響,要求我們重新調整業務重點和規模。”
舒爾茨還指責了OpenAI公司的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稱學生們將該工具和其他類似工具視為Chegg的“強大替代品”。
調查顯示,2024年秋季只有30%的大學生計劃使用Chegg,而62%的學生已經選擇了ChatGPT來幫助完成作業,這一比例在春季只有43%。
Chegg為何會陷入如此困境?
也許,是由于其低估了AI技術迅速發展的能力。雖然早在ChatGPT問世時,Chegg便開始關注這一技術進步,但高管們認為這不會對公司的核心業務造成威脅,原因在于ChatGPT偶爾會給出錯誤答案。然而現實卻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隨著技術不斷進步,AI的回答質量已顯著提高,甚至超越了Chegg的人工解題服務。
從更廣泛的行業背景來看,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正在重塑這個市場。
OpenAI與谷歌都已將教育領域視為其AI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推出了多種AI應用,展示了其在教育中的巨大潛力。相較而言,Chegg的反應顯得緩慢且缺乏有效的應對策略。
打不過就被吃掉的Inflection和Adept AI
3月,微軟收購Inflection AI。微軟支付了6.5億美元用于技術授權,同時招募了Inflection AI的核心人員和大部分技術團隊,組建了新的Microsoft AI部門。
The Information的報道指出,Inflection AI在被微軟"收購"之前就一直在掙扎尋找有效的商業模式。目前對生成式AI的大多數資金或人力投資,后續都不可能享受到與OpenAI相提并論的"火箭上升式"回報。
Inflection AI是一家主打機器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硬件和應用程序科技公司,由人工智能企業家Mustafa Suleyman與Greylock 的 Reid Hoffman成立于2022年,成立不到3個月,就融資了 2.25 億美元。
2023年5月,Inflection AI 推出了名為 Pi 的 AI 機器人,定位是朋友對話者,而非輔助工具。這個機器人會“記住”過去的對話,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了解用戶。
2023年7月,公司宣布完成 13 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由微軟、英偉達和三位億萬富翁(Reid Hoffman、Bill Gates 和 Eric Schmidt)牽頭投資。新一輪融資使公司融資總額達到 15.25 億美元,在人工智能領域僅次于 OpenAI。在獲得資金時,Inflection AI 表示正在構建世界上最大的 AI 集群,將配備 22000 個 Nvidia H100 GPU。
2024年3月,Inflection AI又正式發布了 Inflection-2.5 大語言模型。Inflection-2.5 實現了接近 GPT-4 的性能,而訓練過程卻僅使用了 GPT-4 40% 的算力。
7月,Adept AI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David Luan作出了一個意外的轉身——帶領公司的核心團隊集體加入亞馬遜。亞馬遜雖然沒有直接收購Adept AI,只是招募了該公司約66%的員工,包括聯合創始人兼CEO David Luan在內的核心團隊,并獲得了部分技術的非獨家授權,但一種新的"另類收購"模式將成為未來人工智能交易的"模式"。
Adept 成立于2022年4月,公司地址在舊金山。Adept目標是提供真正的AGI服務,其AI模型不僅可以讀寫,而且幫助人類完成復雜任務。比如可以要求模型“生成每月合規報告”或“在此藍圖中的這兩點之間繪制樓梯”,模型會使用 Airtable、Photoshop、ATS、Tableau、Twilio 等現有軟件來共同完成工作。
創始人David Luan是華裔,6歲跟隨父親自哈爾濱移民到美國。Luan 8歲開始學習大學課程,是典型的天才少年。高中時創立AI公司Dextro并被收購, 2013年畢業于耶魯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和政治學學士。他曾領導 Google LLC 的大型語言模型項目,是Google Brain的主管,后擔任 OpenAI 工程副總裁。
2023年3月,Adept AI獲得來自包括微軟、英偉達在內的3.5億美元融資,總融資額4.15億美元,估值突破10億美元。同年,Adept AI上榜福布斯AI 50。2024年2月,Adept AI發布新一代模型FuYu-Heavy,UI理解和推理是其殺手級功能,在 MMMU 基準測試中的得分超越 Gemini Pro。
在Agent公司中,Adept無疑是技術背景實力最深厚的王者之一。但是Luan坦言,在Agent的路上,還有很多需要去研究和突破的難點。對于Luan和他的Adept AI團隊來說,放棄研發經營特別是財務成長獨立性加入亞馬遜,作出這個選擇絕非易事,只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不得不如此。
04 走馬觀花獨角獸們
最快獨角獸Thrasio倉促的謝幕
3月,亞馬遜第三方品牌收購公司Thrasio申請破產,這個亞馬遜歷史上最大的第三方賣家之一,曾是美國崛起速度最快的獨角獸之一。成立于2018年,Thrasio在短短數年完成超30億美元融資,身后集結銀湖資本(Silver Lake)等知名風投機構。2021年完成D輪融資后,公司估值曾達到百億美元級。
Thrasio一詞來源于Thraso,是希臘神話中的亞馬遜戰士,勇敢且魯莽。成立當年,Thrasio就打響了成名之戰。當時,他們以14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款寵物除臭劑品牌Angry Orange。對賣家而言,這筆交易相當于獲得未來10年的凈利潤;但Thrasio得到了更多——通過迅速改進漂亮新包裝、與寵物網紅合作、社交媒體的廣告點擊量帶來了轉化率等舉措,使產品年收入增加了八倍。
此后,Thrasio以迅猛之勢,在短短兩年內斥資1億多美元收購了100多家企業,很快成為亞馬遜第三方品牌最大的收購者。公司方面稱,2020年實現了 5 億美元的收入,最頂峰時刻營收每73天就會翻一倍。
2020年7月,Thrasio完成C輪融資后估值達到10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快晉升獨角獸的創業公司之一。
2021年,Thrasio同樣風光無限——宣布完成D輪10億融資,由銀湖資本領投,Advent International、Upper90、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Peak6等參投。彼時有消息稱,公司估值達100 億美元(約700億人民幣)。
巔峰時期,Thrasio營業收入每73天就會翻一倍,每個月能夠完成十幾家店鋪或品牌的收購,旗下產品覆蓋了大約七分之一的美國用戶。
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化以及內部管理問題的顯現,Thrasio開始面臨一系列挑戰。
過去兩年里,這個行業里新融資極為少見,Thrasio 在D輪之后再無融資消息傳出。2022年4月末,有一封電子郵件在業內流傳,影射Thrasio估值下墜,從100億美元跌至27億美元,還融不到錢,四處尋找投資人。
過度依賴融資燒錢而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加上高估自身價值進行過多且過高的收購,導致財務負擔加重。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獨角獸最終未能逃脫資金鏈斷裂的命運,成為了電商聚合商行業發展的一個警示案例。
融到F輪的獨角獸InVision累到猝死
1月,致力于成為設計界Salesforce的InVision就宣布,計劃于2024年底停止其設計協作服務。
這家在總部位于紐約的SaaS公司成立于2011年,曾是協同設計軟件領域的市場領頭羊,被業內視為設計巨頭Adobe的挑戰者。一度,InVision從包括高盛、老虎環球和Spark Capital在內的投資者處籌集到了逾3.5億美元的資金,鼎盛時期估值接近20億美元。但在競爭對手Figma的產品人氣飆升、客戶縮減之后,其業務急劇下滑。
自成立以來,InVision在融資方面取得了穩步增長的成功,第一年融資150萬美元,2015 年融資4500萬美元,2017年融資1億美元,估值達到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2018年,在完成1.15億美元的F輪融資后,InVision估值達到19億美元,幾乎是E輪融資估值的兩倍。
InVision彼時已經建立起廣泛的科技企業客戶名單,包括Netflix、Uber、Airbnb和Twitter,同時也為財富100強企業中97%的客戶提供服務,包括阿迪達斯、通用電氣、NASA、宜家、星巴克和豐田等。
如果問是什么導致了這個獨角獸的猝死?同行的競爭絕對是重要一環。
InVision成立后一年,兩位布朗大學的學生創立Figma。Figma團隊最初便確定,這款產品需要提供基于瀏覽器的UI/UX設計協作功能,并且應當包含傳統軟件的所有設計功能,以便能夠在設計師和跨職能非設計團隊之間進行多人編輯。通過開放其API,Figma允許任何人構建插件、模板或工具。2020年,在 Andreessen Horowitz領投的D輪融資中,Figma籌集了5000萬美元,估值達到20億美元。到了2021年,Figma估值已經達到100億美元,遠遠超過InVision。2022年,Adobe想以200億美元收購Figma,雖然沒有成功,但在業界眼中,Figma 已經完全超越了InVision。
其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Clark Valberg并不是沒有意識到,來自競爭對手Figma的威脅正日益加劇。Valberg試圖通過出售公司的核心業務來挽救局面,但最終InVision還是倒下了。這證明,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創業公司深陷困境后要想獲得再度崛起的機會有多么難。
融到H輪的二手車獨角獸Vroom謝幕
11月,汽車金融公司Vroom申請破產重組,從摸爬滾打一路融資到H輪,到上市4年后,這家昔日的明星獨角獸,還是暗淡的準備退場了。
2013年成立的Vroom一邊為買賣雙方提供便捷的線上交易平臺,一邊又通過拍賣、租車公司和經銷商等渠道采購二手汽車,同時還利用數據來優化產品定價及營銷策略等,從而讓自身得以快速發展。
Vroom從2013年開始到上市前,基本每年都會拿到融資。2015年7月,他們從Catterton Partners、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等手中拿到5400萬美元。4個月后,他們又完成9500萬美元融資;到了2016年,Vroom完成5000萬美元E輪融資,投資方包括Allen&Company、Altimeter Capital等。次年,這家公司又拿到新一輪融資;2018年12月,AutoNation、L Catterton等投了他們1.46億美元。2019年,他們完成2.54億美元H輪融資,投資方包括Durable Capital Partners LP、T.Rowe Price Associates等,彼時,估值達到了15億美元。
到2020年6月納斯達克上市之時,上市首日收盤大漲近118%,市值達到約54億美元。此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這家公司在不少投資者的認可中,股價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并一路達到頂峰。
從上市到破產,這四年他們經歷了什么?
2019年到2023年宏觀經濟的蕭條使得這家上市公司并不好過,每年同期凈虧損額度不斷擴大,2022年,Vroom的收入降至19.49億美元,凈虧損達到4.52億美元。2023年,他們的收入進一步降至8.93億美元,凈虧損則達到3.66億美元。2023年12月,這家公司因為每股價格長期低于1美元,還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
到2024年1月的時候,Vroom不得不宣布停止二手車電商業務,并解雇了800名員工斷臂求生,經過10個月的自救之后仍舊無法抵抗現實的打擊,他們最終無法在當前市場上籌集必要的資金來為其汽車零售業務提供資金。
在資本加持下,趕上風口的Vroom等在線二手車銷售商曾經實現飛速增長。不過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長期虧損的公司難再獲得資本青睞,最終容易讓自身陷入絕境。這也是給所有還缺乏足夠“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的一種警示。
倒閉數量創14年內新高
2024年,美國超過700家公司申請破產,創14年來新高,其中不乏之前備受矚目的明星獨角獸們。
2024年,北美獨角獸企業仍舊是科技創投市場最承壓的群體。獨角獸企業不僅是新興科技領域的探路者,也是市場創始活力與資金流動性的風向標。
我們從幾個典型的失敗獨角獸中找尋獨角獸成批倒下的共識,不無發現:
對外,宏觀經濟和后疫情時代的經濟蕭條導致了投資者對科技創投市場的風險偏好發生變化,投資方們明顯趨于謹慎而不愿承擔更多風險。
對內,獨角獸企業普遍存在巨大的經營問題。
獨角獸企業的困境也是美國加息周期下風險資產集體承壓的縮影。在這場獨角獸的殞落舞臺上,我們目睹了曾經輝煌如彩虹的企業如何漸行漸遠。
05 倒閉潮教會了我們什么
正如我們前面的文章列表里,“X個月融X輪,一年估值翻X倍”的故事每年都有,或許對于創業者而言,看看就好,羨慕完了繼續埋頭做事,也許過不了幾年,賽道上跑著的已經換過幾輪明星企業了。
2024年,北美科技創業領域的破產倒閉潮為整個行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不僅是一次市場的調整,更是對商業模式和資本運作的深刻反思。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見證了許多曾經輝煌的公司隕落,也為未來的創新和創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倒閉潮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
宏觀經濟環境的沖擊
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資本市場持續承壓。美聯儲的加息政策讓各大小創業公司們融資變得更加困難,同時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更加注重盈利能力。
商業模式的不可持續性
許多創業公司過于依賴“燒錢”來推動增長,而忽視了核心商業模式的盈利能力。一旦外部資金枯竭,這些公司便迅速陷入困境。
技術場景落地困難
部分初創公司雖然擁有先進技術,但缺乏明確的市場應用場景。例如,自動駕駛和醫療保健等領域的初創企業,在技術落地和商業化方面進展緩慢。
管理與執行問題
高增長的創業公司往往忽視了內部管理,在擴張過程中出現資金浪費、決策失誤等問題。
另一方面,對于投資方,2024年的創業公司倒閉潮也給投資者們敲響了警鐘:最好更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狀況、避免過度追捧尚未成熟的技術或商業模式、同一賽道投資組合分散,降低單一項目失敗的風險;對于創業者而言,在資本環境收緊的情況下,確保現金流的穩定尤為重要、強調盈利能力,減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同時也應該提升管理水平,建立高效的決策和執行機制這些。
或許,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將迎來新一輪的創業熱潮,那些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的企業家,將成為下一代行業領軍者。
參考鏈接:
2024’s Biggest Startup Crashes. (Failory)
US corporate bankruptcies just below 14-year high as November filings surge. (S&P Global)
RIP: The startups that went bust in 2024. (Sifted)
Startups That Failed in 2024. (Crunchbase)
The Rise and Fall of Unicorns: Lessons from Notable Startup Failures. (Linkedin)
本文鏈接:http://www.albanygandhi.com/news-23-172671.html2024創業黑天鵝,萬字盤點那些隕落的公司們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全國首個5G-A規模組網示范完成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號)
新型催化劑實現高效全分解水制氫
《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
科技部辦公廳 中國科學院辦公廳關于公布第六屆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獲獎名單的通知
【申報】關于征集2024年度新三板掛牌補貼支持資金項目的通知
圖說外觀設計|局部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概覽
《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
科學技術部2024年度部門預算
持之以恒:拼多多額度怎么套先用后付-試試最新的7個方法
如登春臺:寧波慈溪代還信用卡取現,放心的選擇,流程簡單高效
盤點:孟加拉克唑替尼2025年在哪里代購?仿制版克唑替尼最低價格多少錢?
廣州市visa卡里面額度怎么套出來強烈推薦!
小二一招教會:DY月付24小時秒到商家分享方法
驚異:重慶當面套分期樂一手商家11月必看!
頂天立地:上海代還信用卡怎么刷出來,5種常用方式
分享:羊小咩享花卡怎么取現秒到賬(掌握技巧其實很簡單)
歡欣鼓舞:青島萊西市墊還信用卡,的6種刷法 (無視風控秒回款)
美的家電聯合極目新聞暖冬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