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教授定義新導師:花式“卷”自己,把體面還給學生
2215次瀏覽
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從2022年3月至今,錢婧的名字下方逐漸多出了幾道“斜杠”。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作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她,同時也是一位粉絲超70萬的視頻博主、公眾號創作者、播客主理人兼暢銷書《學術“咸魚”自救指南》的作者。她被很多網友親切地稱作“云導師”,為素不相識的年輕人答疑解惑。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對互聯網世界的“探險”令這位85后學者經歷了一段奇妙的二次生長。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她的生活中突然涌入了許多新角色:互動對談中的視頻創業者、媒體人、各行各業的職場達人,直播答疑時迷茫困惑又渴求向上的青年學生和職場新人……奇妙的連接逐漸增多,源源不斷的正反饋讓錢婧在這種“斜杠”生活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意義感。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折疊起來的那一面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錢婧寫《學術“咸魚”自救指南》這本書,是“被青年朋友推著走的”。 2022年3月,錢婧和同校的韓卓受B站邀請入駐知識區,成為了名師組的一位“up主”。 “大學教授”與“視頻博主”之間曾產生過短暫的身份隔閡,錢婧起初很難找到突破口。快一個月過去了,她仍感到迷茫,不知道該為觀眾貢獻什么樣的內容。 “當時我們倆也是做一件事不太順,而且每天對著屏幕上網課,上得萬念俱灰,意義感極其缺失。最后就說,要不咱們做點沒做過的事情吧?做一件人生中沒挑戰過的事兒。” 那是4月份,正值研究生們論文開題。運營的同事建議老師們分別從自己的角度談談如何開題、如何做科研,錢婧便順勢分享了自己的經驗,結果視頻意外沖上了熱門。其中分享如何“死磕”文獻的干貨視頻播放量甚至飆升至40萬,成為彼時錢婧最受歡迎的一個作品。
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錢婧在B站的個人主頁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視頻下方涌現出近500條留言。很多學生向錢婧提出了一些非常基礎的問題,諸如“去哪里看核心文獻”“文獻應該怎么讀”“該如何與自己的導師相處”……評論區的留言“滾雪球”般增長,錢婧突然意識到,“這個世界是不斷在折疊的”。 放眼整個互聯網,有大量學生就算已經來到了碩博的門檻前,可能也沒有理解做學術是什么概念。錢婧作為導師在面試準碩士研究生時,會經常遇到一些學生嘴上說讀書的原因是因為熱愛科研、熱愛學科,卻連自己學科核心中英文期刊的名字都不知道。 微妙的觀察在錢婧心底堆積起來。她意識到,“學術入門”是普遍的需求。于是,錢婧決定寫一本從細節上解決青年學子學術疑問的“工具書”。 《學術“咸魚”自救指南》是錢婧面向粉絲發起投票后脫穎而出的一個書名。錢婧最喜歡這個書名,“咸魚”和“自救”兩個詞對她來說別有深意。 受上世紀90年代香港電影影響,她衷愛小人物拼搏向上的故事,不喜歡、也害怕談論過于“精英”或“高大上”的事物。“我感覺人要想做成什么事情,需要先把自己打下去、沉下來,也就是所謂的‘咸魚精神’。打下去以后心就靜了,更容易裝進東西,所以說是先‘咸魚’,再‘自救’。包括我自己一步一步、一點一滴走過來,也是一個‘咸魚’一路自我救贖、自我發展的過程。”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于是,在一年后的2023年3月1日,這本語言風趣、內容翔實、穿插著可愛漫畫的《學術“咸魚”自救指南》正式出版。截至目前,該書已經加印5次,豆瓣評分8.6分。
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學術“咸魚”自救指南》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謝謝”,這是讀者留言區最常出現的字眼。有人甚至將錢婧這本書形容為“把飯喂到嘴邊”的程度。從如何使用文獻分類、文獻歸檔等工具軟件,到撰寫論文的正確思路、如何投稿,再到怎樣與同門、導師相處等學術人際關系的問題,錢婧以360頁的篇幅,細致講解了一個學術“小白”從本科生到博士后階段要面對的種種問題。作為一個學生們眼中已經成功“上岸”的作者,她書寫的準則只有一條——實用。 “我認為有用是熱愛的前提之一。‘過來人’很容易給出一些偏宏大敘事的建議,比如‘你要愛科研’。我認為是反過來的,只有你做好了,才會愛上。所以我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迅速建立從‘想做’到‘做’的一種連接,形成人生第一個學術正循環。畢竟,對大部分入門者來說,完成比完美重要。”錢婧解釋道。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學術“咸魚”自救指南》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面向廣大市場的學術入門工具書,同時也是錢婧本人多年來學術之路的一道縮影、一部“經驗之談”。因為在很多學生眼中,她本人就是一個新生代學者向上打拼的正面樣本,能給予年輕人治愈心靈的養分。 在錢婧看來,自己從來不是一個“聰明人”。“我是那種為了得到50%,能付出200%努力并且甘之如飴的人。”她如此自我評價。 錢婧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在母親的引導下,她很早便確認了要成為一名大學老師的人生理想,這份工作特有的規則感和秩序感令她著迷。“學術人都有自己的簡歷,凡走過都有痕跡。”在錢婧看來,成為一名學者,能夠讓她在這個世界上“擁有姓名”。 在這條注定會“延遲滿足”的路上,錢婧經歷過許多掙扎。她在澳大利亞讀書時,昔日的許多同學都已過上了日子不愁、周末暢游的愜意生活,而她仍是個窮學生,還在異國他鄉的超市中計算著打折蔬菜,連請朋友吃頓飯都略顯困窘。 但她從未質疑過自己的選擇,也從未因生活的困窘怨天尤人,而是選擇加倍努力。拿到管理學一等榮譽學位后,她繼續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同時獲得了澳大利亞政府最高全額獎學金并連續兩年獲得校長獎學金。 回憶起在旁人眼中相對順遂的職業生涯,錢婧覺得自己勝在勤奮。在她分享讀博經驗的視頻下方,有網友留下評論,質疑出身普通的孩子是否適合心無旁騖地追求學術理想、是否具備“性價比”。錢婧不認同這樣的觀點,“性價比是自己經營出來的”。 正如很多在讀研究生會在公眾號后臺、直播間向她提問,問類似“自己想做的與導師給的方向不一致該怎么辦”這種問題。 每每看到這些困惑,錢婧腦海中都會出現一個詞,叫“認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客觀存在,我們要逐步把這些客觀的核心給‘認領’過來,這樣才能真正具備一種主體思維。并不是要跟著導師走,而是要讓導師為自己服務。” 在錢婧的人生字典中,“野心”是個絕對的褒義詞。她是那種很少內耗的人,做的永遠比想的要多。就像“咸魚自救”的內核一樣,她總是要求心是沉的、動作是起來的。 半年前,錢婧萌生出做微信公眾號的想法,想把視頻平臺上收到的來自學子們的困惑及自己的回答整理成系列,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還沒開始籌備此事,她便收到了很多反對的意見。有人勸她,現在已經不是做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了,此舉“性價比”不高。 錢婧并沒有瞻前顧后,她選擇先做起來。在她的用心經營下,在100多天的時間里她的同名微信公眾號就產生了5篇閱讀量超過10萬的文章。 在很多學生眼中,錢婧是那種渾身上下充滿能量的導師。年輕人羨慕錢婧的人生態度,覺得她“又酷又努力”。每逢隔周進行的直播,都會請教她很多科研之外的人生問題。 作為導師,她十分理解年輕人的心態與處境。自身的求學經歷讓她格外注重與學生間的邊界感,“我把他們當大人,不該問的私事絕對不問,不碎嘴”。但錢婧與學生們并不疏離。“看他們最近情緒不太高,我就發個紅包,讓他們去吃頓好的。”她笑道。 錢婧說,她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做個“體面的導師”。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打破次元壁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做自媒體讓錢婧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青年朋友,比如“姜Dora在此”“鳥山學長”“王無術”“在下小蘇”等90后視頻創業者。“他們完美符合了我對優秀年輕人的所有想象。” 錢婧對這些思維跳躍、極富創意的視頻up主非常欣賞,平時會和他們相互客串頻道,一起聊些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這些平均年齡比錢婧小10歲的年輕人,為她打開了一扇新賽道的窗口。 “比如Dora第一次見我,就帶了一個iPad,給我講了一個多小時什么叫‘知識付費’。‘鳥山學長’也是,我后來做微信公眾號就是他建議的,因為他有這方面的好經驗。” 在與這些新生代網絡“KOL”交往時,錢婧似乎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她從不會因為自己是一位年長的教授、學者而恥于發問,相反,她想要擺脫原來的路徑依賴,在這些全新的領域建立起新的秩序感。 “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秩序,很顯然在自媒體領域,這些年輕人就是專家。”她很享受與這些平時難以遇見的年輕人建立連接,有種“打破次元壁”的奇妙感覺。況且,在錢婧看來,向年輕人請教、學習新事物這件事——除了面皮,沒成本。何樂不為呢? 質疑當然出現過,一些人認為錢婧做這些嘗試是“不務正業”。對此,她的回應非常直白:“在我的理解中,社會工作評價及社會影響力是我作為大學老師、學者的本職工作。”在她心里,做這些事的初衷非常簡單,就是想“給出去”。 “我記得在北京第一次吃到‘牛舌餅’,特別開心,心里就在想,好神奇,怎么會有這樣又甜又咸的小點心。”穿過高樓大廈,望著萬家燈火、星星點點,小錢婧在心里暗暗發誓,什么時候自己也能來到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擁有屬于自己的一扇窗。這些片段直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時至今日,已經實現兒時理想的錢婧認為投入“教育普惠”是她應該思考并踐行的重要功課:“我時常回顧自己從哪兒來,要保持清醒。在這個社會上、這么好的一所大學占了一個位置,就要對得起位子本身,做好該做的,還要盡自己所能‘給出去’。” 采訪接近尾聲時,《中國科學報》向錢婧提出了一道選擇題,也是許多年輕人藏在心底的一個“靈魂之問”: 錢婧不假思索地給出了一種新的思路:sbq知多少教育網-記錄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資訊
本文鏈接:http://www.albanygandhi.com/news-2-246.html85后教授定義新導師:花式“卷”自己,把體面還給學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