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張二荃實驗室證明調控晝夜節律的核心組分RUVBL2是真核生物鐘的共同起源分子

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晝夜節律廣泛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體中,是生物體預知并響應環境的晝夜變化的重要機制。晝夜節律在維持生理穩態和人體健康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紊亂可能引發睡眠障礙、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疾病,并增加癌癥及精神疾病的風險,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生物鐘是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以轉錄-翻譯負反饋環路(transcription–translation feedback loop,TTFL)的形式發揮功能。TTFL模型是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目前在不同生物鐘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TTFL理論面臨諸多挑戰。
3月26日,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張二荃實驗室在《自然》(Nature)發表題為“p環NTPase RUVBL2是真核生物中保守的時鐘成分”(The P-loop NTPase RUVBL2 is a conserved clock component across eukaryotes)的研究論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RUVBL2作為真核生物鐘的共同核心成分,并支持了最初在藍藻中發現的“緩慢ATP酶活性是生物鐘共同特征”的觀點。
在此前的研究中,張二荃實驗室發現RUVBL2——一種低水解活性的AAA+ ATPase,在哺乳動物的生物鐘復合物(mega-dalton super-complex)中發揮關鍵作用,并調控晝夜節律的相位與振幅。然而,由于周期通常被認為是衡量晝夜節律功能更可靠的參數,而此前的研究缺乏直接證據表明RUVBL2參與周期調控,因此RUVBL2是否為核心生物鐘組分仍存在爭議。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該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介導的高通量篩選技術,對近1000個RUVBL2敲入突變體進行全面分析。實驗結果表明,在人類U2OS細胞中,多個RUVBL2突變體呈現短周期、長周期或無節律的不同表型。這種通過靶向單一基因即可同時調控振幅、相位,并引起雙向周期變化的現象,僅在少數核心生物鐘基因(例如果蠅的Per和藍細菌的kaiC)中被觀察到。此外,RUVBL2的表達具有節律性、可被環境因子調節,并且其敲除會導致無節律表型,進一步證明了RUVBL2是生物鐘的核心成分(圖1)。
圖1.RUVBL2是生物鐘的核心組成成分
(a)在細胞中敲入突變會導致長周期、短周期或無節律的表型,而在小鼠SCN過表達RUVBL2突變體可重現長周期和短周期的節律變化。此外,細胞與小鼠的周期表型呈線性相關;(b)在小鼠SCN中敲除Ruvbl2會導致其在恒定黑暗條件下喪失活動節律
為了探究RUVBL2如何影響生物鐘周期,研究團隊對突變位點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這些突變主要集中在P-loop結構域——這一區域與ATP結合密切相關,提示RUVBL2可能通過ATP水解調控周期振蕩。進一步實驗顯示,RUVBL2突變體的周期調節獨立于TTFL復合物中的CRY,即便在CRY蛋白水平下降的情況下,周期表型仍然存在。這一發現表明RUVBL2可能通過不同于傳統TTFL途徑的方式影響生物鐘周期。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測定了RUVBL2及其突變體的ATP水解酶活性,結果顯示RUVBL2水解ATP的速度極慢,每24小時僅水解13個ATP分子。這一活性水平遠低于典型AAA+ ATP酶,但與藍藻KaiC的ATP水解速率(每天15個ATP分子)相當。這種低活性可能是維持24小時周期震蕩的基礎。進一步分析發現,RUVBL2的ATP酶活性與細胞周期長度呈顯著負相關——較高的ATP酶活性對應更短的周期,較低的活性對應更長的周期,正如藍藻的KaiC一樣。結合結構分析和定點突變,研究人員發現,與KaiC類似,RUVBL1/RUVBL2晶體結構口袋里的水分子處于不利于對ATP進行親核攻擊的位置,導致RUVBL1/RUVBL2的ATP酶活性極低。這一發現進一步凸顯了RUVBL2與藍藻KaiC在生物鐘調節機制上的相似性,為揭示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生物鐘系統的進化關聯提供了有力證據(圖2)。
圖2.在人源RUVBL1/RUVBL2復合物的ATP結合口袋中,水分子的位置與藍藻KaiC相似,都處在一種非優化的進攻ATPγ-磷酸基團的狀態,因而決定了它們是一類極慢速的ATP水解酶
RUVBL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達85%。通過梳理已有文獻,研究人員發現RUVBL蛋白廣泛分布于多種生物鐘超復合物中,表明其可能與不同物種的核心生物鐘成分存在潛在的相互作用。進一步結合免疫共沉淀和質譜分析,研究人員證實了RUVBL2的同源蛋白能夠與哺乳動物、果蠅、擬南芥乃至粗糙脈胞菌的核心生物鐘蛋白相互作用。此外,利用遺傳學操作和藥理學實驗,研究人員發現RUVBL2在果蠅、擬南芥和粗糙脈胞菌中的同源蛋白也參與晝夜節律調控,并且其ATP酶活性與周期長度的關系與哺乳動物和藍藻一致。這些證據進一步證實,RUVBL2作為保守的低活性ATP酶,在調節真核生物鐘周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基于這些發現,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設:在遠古生命起源階段,隨著原始生物鐘的出現,低活性的P-loop ATP酶成為生物鐘系統的核心組件。藍藻中,KaiC結合KaiA和KaiB組成了一個連接到TTFL的強大振蕩器,而在真核生物中,含有P環的AAA+ ATP酶RUVBL2及其同源蛋白通過與TTFL生物鐘蛋白相互作用,參與生物鐘的調控。KaiC和RUVBL2極低的ATP酶活性共同決定了生物鐘的24小時節律振蕩,這一機制或許是生物鐘系統進化的共同特征。
圖3.藝術化呈現的生物鐘起源模型
這個ATP酶驅動的沙漏隱喻了極慢的水解酶動力學決定了振蕩的速度,促成了24小時的晝夜節律。背景中組成六聚體的RUVBL2是真菌、果蠅、植物和小鼠生物鐘系統中的共同起源分子。
綜上所述,該研究在之前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證實了RUVBL2作為核心生物鐘組分的作用,還揭示了其ATP酶活性如何以類似KaiC的機制調節真核生物的晝夜節律。這一發現豐富了真核生物鐘的分子調節機制,并提出了低活性的ATP酶作為生物鐘起源核心組分的進化假設,在進化生物學和生物鐘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研究員張二荃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張二荃實驗室的博士生廖媚妹、劉艷琴和徐占聰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中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北京市政府、清華大學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助。
本文鏈接:http://www.albanygandhi.com/news-3-2080.html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張二荃實驗室證明調控晝夜節律的核心組分RUVBL2是真核生物鐘的共同起源分子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適合自己生日發的唯美句子
個人房屋授權委托書
法人代表授權委托書
業務辦理授權委托書
教研組學期工作計劃
新生學生會工作計劃
物業安保一周工作計劃
唯美古風句子
雪的唯美句子
辦理社保委托書
如登春臺:昆明東川區墊還信用卡,專業公司可靠,多年經驗誠信
如登春臺:寧波慈溪代還信用卡最好還款服務,多年經驗誠信
大吉大利:東莞莞城區代還信用卡最好還款服務,大家都找他操作
最新必讀:白條加油額度可以套出來嗎(二十四小時在線解答)-知者
大吉大利:廣州越秀區代還信用卡墊還,口碑商戶大家都找他操作
如登春臺:鄭州上街區代還信用卡取現,口碑商戶大家都找他操作
厚積薄發:羊小咩購物額度最新方法,教你三個最新的步驟
驚疑:鄭州visa卡里面額度怎么套出來強烈推薦!
兩分鐘了解:DY月付哪里TX最靠譜
頂天立地:上海城區墊還信用卡,怎么刷出來,5種常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