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OV和榮耀,新戰事將從九月燃起

自5G周期后,智能手機行業的創新已死,已經像無頭蒼蠅運行了至少5年。AI,正被寄望成為game changer的救命稻草。
根據最新消息,蘋果計劃于2024年9月10日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從之前廚子的預熱鋪墊不難知道,蘋果發布會的重點將是AI,如何定義AI手機將是重頭戲,據了解IOS將迎來10年來的最大更新。
久旱逢甘霖。作為近5年最大的變革點,AI手機的宣導勢必將鋪天蓋地。潑天的流量,將催促產業鏈更多從樂觀角度去暢想:AI將開啟新一輪的換機周期。
但我們似乎漏掉了對格局的思考,尤其是對國產手機品牌命運的推演:行業將是雞犬升天,還是上演新人笑舊人哭的戲碼?
面臨的困境比想象中還大
與三四年前的手機相比,各大品牌手機在性能上屬實已經沒有顯著的提升了。大部分人換手機的原因不是追求更好的產品,而是老手機實在沒法用了。
不管廠商怎么吹,沒有技術創新行業就沒有秘密,所以人在同一水平。
除了蘋果外,所有其他手機品牌的用戶忠誠度很低,最終行業始終陷在無限內卷的狀態,選手機已經變成了選空調,在一堆我不關心的參數中,最終選擇了看價格。
2021年是手機廠最后的巔峰。拿小米集團來說,這5年總收入就在2000-3000億元之間波動,主要的增長還是依靠非手機的IOT,純手機的出貨量已經多年停留在1.5-2.0億部區間。
OPPO、VIVO、榮耀,雖然沒有上市,但這三年的情況,與還算勤奮的小米相比,只差不好。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1)總量增長夢碎
在AI帶來創新預期之前,國產手機廠實際面臨的困境,比財務數據體現的其實要更大。
早在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就觸及了歷史頂點的14.7億部,然后開啟了一路鈍刀子割肉般的下滑。在長達7年的下滑過程中,只有蘋果依靠華為被制裁,部分證明了自己的品牌價值和護城河。
其他所有國產品牌,都只是此消彼長的份額游戲。可能某款機型賣得火,這個品牌的份額就能短期起來一些,但馬上就會被競爭對手抄襲然后以一個更低的價格來背刺你。
品牌之間其實沒有太多技術秘密,可能不廣為人知的是,安卓手機不同的型號中,半數以上是靠同樣的代工廠來完成所有研發和設計的,有點像你在不同的餐館里吃到了同樣的預制菜。
資料來源:IDC
2)結構創新末路
在總量不增長之后,為什么手機行業并沒有體感的這么慘呢?這是由于意識到總量不增長之后,業內開始流行一個詞——微創新。比如:
手機芯片的制程,從14nm,一路升級到了最新的3nm,間接帶動了臺積電的繁榮;手機存儲從64G,升級到了1T,拉動了海力士的業績。
手機通信質量的提升,信號從4G升級到5G,提升了PCB、射頻器件、電感的需求。
內卷屏幕和攝像頭,屏幕已經升級到折疊屏,還細分為上下折、左右折、三折,攝像頭擇時,從單攝升級到雙攝,最終升級到了滾筒洗衣機。
在總量下滑的這7年,手機品牌廠們靠碼料,堆砌消費者不需要的功能,然后強行給中高端機手機提價,消費者也只能捏著鼻子買。不可否認,在這個過程中,也帶來了產業鏈結構性機會,比如攝像頭光學產業鏈的繁榮,但手機品牌這種維持手機銷售收入增長的模式,是典型的寅吃卯糧。
微創新給消費者上眼藥,終將被反噬。比如,在攝像頭的升級到“滾筒洗衣機”之后似乎已經乏力,小米14Ultra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直接可以說就是一臺帶有通話功能的數碼相機。手機行業甚至出現縫縫補補再三年的奇觀,二手機的翻新一度火爆,手機行業已與家電無異。
如果再沒有創新,我們可以篤定的推導出來看似嚇人但又必然的結論:手機總量的下滑,是一場安卓系集體的慢性自殺。
一個好消息,AI是真正觸及手機靈魂的變革
1)AI需要手機這個載體嗎?
AI究竟該如何實現商業化應用落地,爭論層出不窮,即使選擇與硬件結合,可選擇的載體也不少,比如汽車、電腦、眼鏡、手機、音箱、手表,為什么非得死磕手機這條路呢?
拋開各種技術分析不表,隨著蘋果和OpenAI相互擁抱,這個爭論已經被終結。在今年蘋果WWDC24開發者大會上,Cook宣布將與OpenAI合作,而且還是深度合作的模式。
由GPT-4o提供支持的ChatGPT集成將于今年融入進蘋果所有的操作系統,包括iOS、iPadOS和macOS;ChatGPT的訂閱用戶也可以連接他們的賬戶,并直接在蘋果系統中使用付費功能。蘋果與OpenAI的合作,是各取所需:OpenAI缺乏應用場景,蘋果缺乏優質大模型。
手機的硬件體系、操作系統和生態都已經非常成熟,在手機中植入AI,將直面數十億的消費者,最容易形成商業模式的閉環。
2023年,OpenAI收入20億美元,2024年樂觀預計在50億美元,顯然是支撐不了公司龐大的開支的,雖然靠微軟輸血沒有問題,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AI搭載手機,將可能產生裂變的效果。
最可比的案例是谷歌和蘋果的合作。谷歌為了獲得蘋果全家桶產品上默認搜索引擎地位,據估算每年向蘋果支付150億美元。由于蘋果用戶超過10億,谷歌的綁定也獲益匪淺,通過蘋果設備獲得搜索相關收入可能在500億美元,扣掉150億美元的費用,也還能創收超過300億美元。
如果OpenAI和蘋果合作,能產生類似的效果,將可能直接增加其超百億美元的營收。這一推測也不無道理,在宣布與OpenAI合作后,蘋果吹風表示可能會向Apple Intelligence的高級AI功能收取20美元左右的月租。
簡單算一筆賬,假如15億蘋果用戶中,有10%的人選擇付費,一年貢獻的流水將達到360億美元,假如其中一半返給OpenAI,確實是一筆百億美元的巨款。
2)AI能給手機帶來什么改變?
商業模式行得通,另外大眾最為關注的是,那從使用體驗上,AI究竟能給手機帶來什么變革?
可能偏表象的分析會從具體功能著手,比如AI手機將提供會議轉錄、實時特效渲染、同聲傳譯、智能P圖、郵件收發等功能,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順帶提供有趣和新穎的體驗。但這種解讀容易陷入到盲人摸象這種歌局部正確的謬誤中。
手機的本質是什么?我們認為,手機的本質是交互方式。當年,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手機,就是將交互方式從按鍵變成了觸摸,蘋果siri是失敗的,也是由于其語音交互功能太弱。
之所以說AI觸及到手機的靈魂,就是因為它將顛覆手機的交互方式。從被動輸入式交互,變成主動互動式交互;多模態大模型的成立,又使得這種方式變成文字、語音、視頻全方位的,你的手機可能未來變成你的貼身AI助理。
一個壞消息,AI更像國產手機廠商們的毒藥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AI手機的滲透率將嘗試挑戰10%的關鍵門檻,一旦交互方式革新的論斷驗真。估計在3年內,AI手機的滲透率將快速達到50%。
從紙面上看,似乎所有主流的手機廠商都將積極擁抱這一變化,大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每個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端側語言大模型,參數也不相上下,并配套自己的操作系統。
但真實情況是,安卓系品牌,面臨的壓力可能大于機遇。如果說傳統的競爭難度是100分,蘋果能拿100分,安卓系在總量下滑的這幾年,產品力從60分追到了90分;但是AI將是游戲難度直接上升到200分,安卓的差距又將再一次被無情的拉開。
圖:不同AI手機廠商端側模型參數對比 來源:光大證券
1)蘋果創新高的真實原因
歷史上,蘋果雖然投入AI不少,但是在方向上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不在意大模型,它認為大模型是用于搜索的,對手機廠商來說沒有價值。而大模型的智力涌現,讓蘋果認識到自己犯了徹頭徹尾的錯誤。
2024年中,蘋果從造車和MR的泥潭里徹底走出來,選擇all in AI。并在通過接入OpenAI等外部大模型,蘋果補齊了AI拼圖中的最后一環,也再次回到了產業正確的方向上來。
不同于其他廠商,把AI當作噱頭和賣點,蘋果對AI的思考是:將使手機回到最自然的交互形式,而不是局限于被動的結構化指令。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蘋果規劃了10年的遠大宏圖,并切分為3個時間段:
第一階段:語音交互的Siri階段,今年底的iOS18更新是近10年最大規模的更新,采用AI架構開發,Siri將被打造成智能控制中心,為手機提供智能的人機交互方式。
第二階段:利用外部模型和蘋果自己訓練的多模態大模型,依靠自有的云端混合算力,利用AI技術解決傳統計算機語言難以處理的問題,實現圖像和文字這兩種模態的突破。預計到iPhone 18系列,將全面引入AI技術。
第三階段:未來十年內,使AI成為操作系統中真正的一部分,具備理解世界和用戶需求的能真實智力。
除了戰略規劃完全云泥之別外,從技術可行性層面,蘋果手上能打的牌也更多。
蘋果在享受低功耗的ARM生態的同時,還可以最大比例使用自主IP,結合自有操作系統,以及最先進的制程,理論上蘋果的硬件優勢還是可以甩競爭對手兩條街的。因此,理論上,端側模型中,蘋果能支持的模型是最大的,據測算可以做到500億參數。
AI由于需要更多的付費,勢必從高端機開始滲透起。另外,蘋果占據手機份額20%,而且是最愿意為高功能支付溢價的優質客戶。
蘋果將AI定義為交互方式的創新,并且具有最大的成功概率,以及只要能成功就能打通商業模式的美好前景,這些才是支撐蘋果公司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真實原因。
2)安卓系是否有一戰之力?差距在被拉大
面對AI手機的滾滾大潮,雖然每家手機廠都在對外宣稱我們高度重視AI,但客觀而言,性能落后+戰略輕視,小米們相對蘋果在AI領域,并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不同于蘋果的全家桶策略,安卓系是依靠群眾的力量,高通/聯發科負責芯片,谷歌負責操作系統,品牌廠OVM負責產品。其中每一個環節都與蘋果存在肉眼可見的差距,一做乘法就變成兩個維度的產品。
如果說性能的差距終究可以用時間來彌補,那么戰略選擇的迥異就容易造成越努力越失敗的終局。
其中,戰略偏差最大的當屬小米了。當蘋果已經錨定交互模式的創新了,而小米在最新的財報中,還在強調突出“人車家全生態”戰略,仿佛停留在“1+N”這種上一個時代的打法。
資料來源:小米集團2024年中期報告
對于AI的論述,也體現了公司的認知,目前停留在“賦能”層面。小米仍然把AI作為一種添頭,將其視為手機、汽車、IOT的附加功能,完全沒有提到交互方式的創新。
資料來源:小米集團2024年中期報告
不得不承認,小米的供應鏈能力絕對全球一流,僅用3年造出的第一款車,不僅爆賣,而且毛利率已經超過10%,把一眾造車新勢力的臉都打腫了,甚至放眼全國,只有比亞迪的供應鏈能力可以與之一戰。
而當年,雷軍選擇硬著頭皮造車最底層的認知是,車是最尖端的科技,將對手機造成巨大的虹吸效應,不做車小米將沒有未來。但AI多模態大模型的成立,使現在最尖端的科技已經變成了AI,蘋果選擇徹底停掉造車項目擁抱AI就是例證。
所以蘋果在2024年,端出的是Apple Intelligence,小米卻還是人車家。蘋果想的是把握交互方式的革命,小米想的是應用場景的拓展,把AI定義為賦能。
由于小米SU7大獲成功,我們也比較看好小米汽車的競爭力,汽車的投入對于小米來說,一定會牽扯過多的精力。未來再想掉頭,也不是那么輕而易舉的事情。
如果小米應戰都乏力的話,OPPO、VIVO和榮耀,可能也不會好到哪里去。除了與高通的關系,并不如小米那么緊密外,這些品牌都沒有上市,以及與供應鏈交叉持股,導致他們對現金流和利潤更加重視,在研發投入力度上,只會掣肘更多。
有人肯定會提到傳音,它完全是錯位競爭的,做均價150美元以下的中低端手機,能不能靠“普惠AI”給大家帶來意外驚喜。我們建議也不要有太高的期待,對于傳音而言,都先不談技術的可行性,由于AI勢必增加手機的日常使用成本,滲透到低階手機,至少是5年后的事情了。
如果說,過去7年,手機總量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小米們可以通過性價比、渠道、營銷等各種方式守住市場份額,書寫了過去國產手機在全球大賣的高歌。但面向下一個10年,AI,已經喚醒蘋果這頭沉睡的雄獅。
本文鏈接:http://www.albanygandhi.com/news-23-952.html小米OV和榮耀,新戰事將從九月燃起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關于開展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服務情況檢查工作的通知
【解讀】本市新增8項專技人員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系取得職業資格符合條件可聘相應職稱
【解讀】本市新增8項專技人員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系
關于進一步做好2023年綜合運輸春運后半程疫情防控和運輸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春運發電〔2023〕5號)
量子半導體器件實現拓撲趨膚效應 可用于制造微型高精度傳感器和放大器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2199號建議的答復
成都高新公安獲評四川省首批“科技興警示范建設單位”
科技部辦公廳 中國科學院辦公廳關于公布第六屆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獲獎名單的通知
【解讀】《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
進一步促進北京老字號創新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
鍥而不舍:拼多多先用后付怎么套出來如何使用(詳細教程)
金長明:蘋果id貸有風險嗎,正規蘋果id貸款口子下載
正品印度培米替尼價格官方售價在多少錢一盒,購買印度培米替尼多少錢一盒詳細價格正式公開:售價僅2500-2900元(13.5mg14片)國內代購印度培米替尼價格約2500元起購買渠道報道一覽
最新必讀:白條24小時全天接單(秒到流程+商家查找)-知者
終于官宣了!印度伊沙佐米多少錢一盒2025更新,當今購買(4mg)老撾印度厄達替尼價格約1500元代購一覽
厚積薄發:花唄額度怎么提現出來現金(試試這三個提現方法)
2024孟加拉老撾版阿伐曲泊帕底價曝光 仿制版阿伐曲泊帕購買流程
流程:京東白條怎么套出來5種提現方法(掌握技巧其實很簡單)-知者
官方更新:印度/孟加拉/老撾版卡博替尼國內代購渠道有哪些?
急用必看:DY月付額度8000怎么套取出來?分享四大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