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國外旅游照片的困難大學生已保研清華?多方回應

近日,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一位拿到資助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朋友圈曬出到國內外多地旅游的照片,疑似學生本人發帖回應。公開信息顯示,該男生已被推免至清華大學傳播學攻讀碩士。11月22日,清華大學回應記者稱,已接到有人對涉事學生的舉報,正在調查中。
網友發布的信息顯示,疑似該學生朋友圈從1月開始連發多地旅游打卡的照片,其中既有昆明、麗江、三亞、蘇州、重慶、四川、廈門、泉州、新疆、上海、青島、煙臺等國內城市,也有韓國、日本等國家。網友質疑:“讓這種一年去20多個地方旅游的人拿助學金,對得起每一個納稅人的錢嗎?”
網帖圖片
記者嘗試聯系發帖人,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當地民政局回應:
貧困證明沒問題
11月22日,記者從浙江大學校內論壇了解到,有知情人發布疑似該貧困生方同學澄清,并附上由永豐縣民政局、永豐縣瑤田鎮人民政府、瑤田鎮梅坑村村委會蓋章確認“情況屬實”貧困證明。
貧困證明
貧困證明顯示,該家庭經濟收入來源于父親外出務工的微薄收入維持,家庭經濟較為困難,希望學校、銀行能夠為其提供資助,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落款日期為2021年。
為確認證明材料及證明內容是否屬實,記者就此致電永豐縣民政局了解情況,工作人員稱經鎮村兩級調查核實,該生2021年家庭情況與證明一致。
此外,校內論壇疑似方同學自述稱,目前父母雙方均未負責其生活費和學費,父親因生意經營失敗目前欠款超300余萬,名下無房產此前其在外躲債,近期正在家中工廠做小時工,時薪16元,月薪4000余元,維持家中生活費,其已有資產均被強制執行。母親于福建某鞋廠務工,負責弟弟保險與部分生活費用,工資用于支付房租和生活費,剩余部分用于支付與父親欠下的共同債務,其名下目前仍有數十萬元債務,每月入不敷出。
對于輿論關注的多次國內外旅行部分,該自述稱,青海、新疆、阿壩、成都等處為出新聞任務以及社會實踐,并未旅游,照片為拍攝沿途風景;蘇州、麗水(縉云)、泉州和廈門以及海南三亞均為因私出行,費用多出自勤工助學及獎學金;山東、大連、濟州島、大阪、云南等地則是使用自己存款進行窮游,如云南21天旅行花費3890元,濟州島和大阪7天花費3446元。并附帶相關機票截圖和費用明細。自述出示的收入明細顯示,累計勤工助學1100小時,收入22021元;累計獎學金6000元;學校資助累計12800元;暑期家教所得11900元。
校內論壇疑似自述截圖
校內論壇疑似自述證明材料截圖
校內論壇疑似自述證明材料截圖
自述文章中還進行了檢討道歉,文中稱:首先非常抱歉,做了一個不好的案例,向大家檢討。本人家庭條件差,但因自己如今依靠勤工助學和獎學金獲得了一定的報酬,我有能力支付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此外還有一定的結余,于是我產生了錯誤的認識,我以為我可以依靠這一筆錢去充實自我,去看看以前我沒有能力、我家庭不能支撐我去到的地方看看。于是我在看到機票和火車票便宜的時候就決定利用部分自己所積累下來的錢財去拓展眼界,我以為我有這個權利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我沒有意識到這一部分錢中也有的是來自國家和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我在這里誠摯向各位道歉。在之后有能力了,我也會盡更大的努力去回報社會。
清華大學回應
11月22日,記者就此事聯系了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工作人員稱此事學校正在調查,具體情況他們也不清楚。浙江大學學工處工作人員稱,具體情況以浙江大學宣傳部說法為準。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拒絕了記者采訪。
記者查詢發現,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學生會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顯示,該學生已被推免至清華大學傳播學攻讀碩士。目前網友對其行為的舉報,是否會影響該生的保研資格?記者咨詢浙江大學本科生院教務處學籍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已注意到上述情況,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已接到相關舉報,對于該生行為是否影響保研資格,工作人員稱“不予置評”。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工作人員稱,已接到有人對涉事學生的舉報,正在調查中。
媒體評論
又見“困難學生消費出圈”,應完善資助退出機制
該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既然拿了資助金,當然應當簡樸生活,壓縮一切不必要的消費;也有人認為,人們沒必要用刻板眼光看待貧困學生,貧困學生也有“看看世界”的精神需求,旅游無可厚非。
類似的爭議很常見,去年中山大學一位特困學生被曝出用的是蘋果系列四件套,而且還買了價值1517元的演唱會門票,當時也掀起了關于貧困生能不能有一些額外消費的討論。
其實,貧困生旅游也好,有一些所謂的奢侈消費也罷,這本身不是問題,如貧困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境遇,這當然是好事。就像浙大這位同學,“入校時因家庭經濟困難,被認定為資助對象。后來經過自己的努力,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如果說法屬實,其實頗為勵志。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依然拿著一部分資助金,這種“不純粹”才是問題的關鍵。
《浙江省學生資助對象認定辦法》就規定,資助對象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經濟能力難以滿足其在校(或幼兒園)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支出的學生。可見,保障基本的學習生活開支才是助學金的目的。
這也就意味著,資助金并不能隨心所欲地花,比如不能變成“旅游經費”“奢侈消費”的一部分。困難學生如果通過勤工助學改善了生活,也想選擇更加自如的生活方式,那么他就應該退出資助之列,讓資助金去幫助那些更加迫切的學生。
這并不是一種懲罰,相反學校應當完善退出機制,讓這成為一種激勵。畢竟,資助金的目的,不是將學生固定在一個“衣衫襤褸”“簞食瓢飲”“自尊脆弱”的狀態,而應該是一筆投資——解決了學生的基本生計,讓學生更有余裕去提升自己。
那么,當資助金達到了這個目的,學生就應該主動退出,以示自己的“振作”。其實在網絡報道也能看到,一些資助金發放往往帶來巨大的自尊受挫,有些學生自卑不敢申請,有的班級甚至要公然“比慘”。
西安一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曾在采訪中坦言,該校進行某學期發放隱形資助的203名學生中,有59人是經過學院復查被發現的,原本不在困難學生庫里,這些學生不愿讓學校知曉自己貧困。
那么完善退出機制,其實也有助于塑造一種更加健康積極的氛圍:有一個向他人宣示“擺脫貧窮”的機會,去重獲自信。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可能會有學生出于占便宜的心理,哪怕境遇不差,也依然會去冒用資助金,網絡上也不時看到一些學生的吐槽。對此,學校也不妨制定明確的退出標準,完善審核機制,動態追蹤學生的生活狀態。
比如學校可以采取類似收入匯報機制,要求受助學生報告過去一年的生活狀況,從中判斷繼續支持的必要性。學校的審查方式,應當從單純的形式審查,細化為一種生活隨訪,使資助更加經得起實際狀況的考驗。
人們也應當明確,對類似事件的關注,并不是要求貧困生“安于貧窮”,而是希望資助金可以“物盡其用”。讓資助制度能進能退,學生可以勇敢申請,也可以體面退出,其實也是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受助者,亦應是助人者。
本文鏈接:http://www.albanygandhi.com/news-23-47481.html曬國外旅游照片的困難大學生已保研清華?多方回應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喜從天降:上海長寧區代還信用卡墊還,可長期幫還,需要的請聯系
大吉大利:深圳鹽田墊還信用卡,可長期合作,便捷商家
瑾瑜:悅刻waka在哪買,推薦五個渠道
心花怒放:鄭州新鄭市代還信用卡分享四大方法,最新操作秒到方法
心花怒放:合肥廬陽區代還信用卡墊還,的6種刷法 (無視風控秒回款)
無痕“哪里能套分付(2024最新5個方法可以幫你實現)
當面:西安長安本地套白條一手商家快的很,成功后兩分鐘到賬
墨染:白條怎么套出來(輕松掌握提現技巧)
玄霜:羊小咩享花卡額度怎么提現(推薦這三個操作步驟)